腰椎间盘突出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令人惊喜的变化神山村告诉我们什么澎湃
TUhjnbcbe - 2023/6/29 19:28:00
白癜风医院呼和浩特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809/4445042.html
                            

原创江西日报江西日报

神山村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江西四个贫困村的调查与思考之一

东经45,北纬41,

神山村。

多年前,

从安远县欣山镇上角村迁来的5户客家人,

在这里繁衍生息,

开启了神山村的历史。

神山村地处罗霄山脉中段山区,下辖神山、周山2个村民小组,耕地亩,山林亩,猴子额、大帐里两条小溪汇成神山河,蜿蜒出村。全村共有54户人,其中男性人、女性人,60岁以上47人、12岁以下42人。受客家文化影响,民风淳朴,立德讲理、耕读传家。

过去,村民以种植水稻和砍伐毛竹为生,人均0.86亩耕地,为高山冷浆田,种一季稻,正常年份亩产斤上下,不足维持口粮,困难时甚至一年要吃6个月*府返销粮。村民住房为危旧土坯房,无自来水,旱厕,入户为泥巴路。村里没有成规模产业,村民只能外出打工,村民外出最高峰时全村只剩38个老人和小孩。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50人,贫困发生率为21.6%,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元,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然而,仅仅几年时间,神山村就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年底,神山村脱贫摘帽;年底,贫困户全部脱贫;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

神山村脱贫奔小康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环境优美的井冈山神山村。摄影

江西日报记者李劼

这是如磐的初心

井冈山革命时期,神山村为%全红村,全村有61人,参加红*人数2人,牺牲烈士1人,红*征集劳工28人(含*医1人);现存红*药库遗址1处,红*后代19人,烈士后代9人。

93岁的彭长妹是神山村最年长的村民。那一年,她出生才3天,家里正在做三朝酒,听到“白狗子”来了,父亲带着她和母亲立刻躲进深山,用杉树皮搭了一个简单的窝棚。大雪皑皑、滴水成冰,一家人蜗居40多天,才敢下山回家。“本来就穷,‘白狗子’还来抢我们,那日子真叫苦。”彭长妹说。

和“白狗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领导的红*。

作为全红村,年春天,神山村在共产*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重新分得土地的农民翻身做主人,农业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据井冈山市委*史办主任廖明华介绍,土地革命后,土地收成比上一年平均增加三成。

神山村有一名烈士左桂林,他是红*的号手。年12月,国民*反动派进入神山村,面对数倍于我方的敌人,左桂林临危不乱,冲锋在前,为掩护普通群众和3名战友转移、保护红*药库,不幸中弹牺牲。

共产*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共产*人为群众甘愿牺牲的事实,使农民迅速分清了共产*和国民*两个**的优劣。他们从亲身经历中切实感受到:只有共产*才真正“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边”。广大农民在*治上、经济上的改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支持革命、投身革命的热情。

年9月,*洋界保卫战打响,地处*洋界山下的神山村成了红*修整之地。看到战士受伤,村里老中医赖章达主动为他们看病疗伤。井冈山革命时期,只有61人的神山村,就有28名村民义务为红*当挑夫、向导、炊事员、通讯员等。群众纷纷要求加入红*,14岁的左光元就是其中之一,此后他随部队辗转赣南参加了4次反“围剿”斗争,曾3次负伤。

土地和农民是打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钥匙,也是理解中国共产*人初心和使命的捷径。神山村过去的红色历史,让我们更加了解到,如今共产*人为什么要带领群众进行反贫困斗争,这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永恒追求,更是一种初心和使命的传承。

▲小学生们在红色研学游中体验打糍粑的乐趣。摄影

江西日报记者李劼

▲外地游客挑选神山村民卖的土特产品。摄影

江西日报记者李劼

这是崇高的责任

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神山村。他对乡亲们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脱贫攻坚以来,江西连续三任省委书记多次到神山村调研指导,年3月25日,省委书记刘奇履新后首站外出调研就来到了神山村。吉安两任市委书记经常调度部署神山村脱贫攻坚工作。

70岁的贫困户左秀发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在自家堂屋里,他细数着脱贫攻坚以来,家里接待过的客人:

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神山村调研时曾到过他家;

江西省委书记、吉安市委书记、井冈山市委书记、茅坪镇*委书记也都来过他家,至于神山村的*支部书记更是家里的常客。

一座山村民居,见证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生动局面。

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是扶贫老兵,曾先后担任过几个贫困县市的*委书记。即便这样,年刚到井冈山任职时,他依然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有名有姓的烈士5万余名,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的未尽夙愿,更是我们*对这片红色土地的庄严承诺。面对挑战,他带头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带领贫困群众一块干。很多干部记得,脱贫攻坚调度会上,他总会坚定地说:“我们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号工程和头号*治任务来抓,感恩奋进、不辱使命。”

脱贫攻坚是硬任务,必须用硬责任、硬措施、硬作风来保障。只有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把压力传导到位,把责任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彭展阳是年开始担任神山村*支部书记的,年他放弃年收入20多万元的企业高管职务毅然回村工作时,村里人不理解:别人想方设法走出山,这崽俚好不容易读了大学,怎么还回来?“原因很简单,村里发展需要我这样的年轻人,我是*员,觉得自己总有种责任,应该回来。”彭展阳的处事逻辑像大山一样朴实。回来后,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糍粑越打越黏,日子越过越甜”。

摆脱贫困、全面小康,是我们*念兹在兹、须臾不忘的事业。在神山村,我们找到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大制胜法门——上下同欲者胜。

▲神山村委会干部赖志成充当导游为游客讲解。摄影

江西日报记者李劼

▲游客在神山开展红色之旅时参观学习。摄影

江西日报记者李劼

这是接续的奋斗

近5年,神山村*支部带领群众与贫困作斗争,整合0余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流转土地种植*桃亩、茶叶亩,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旅游收入余万元,村集体经济达38万元,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4A级乡村旅游点。

神山村流行这样一句话:“神山有三宝,支书、大姐和代表”,其中“支书”是指79岁的老支书彭水生,他担任过19年村干部。

“以前穷,一个重要原因是*组织涣散。”彭水生说。过去,村干部人员不齐、年龄偏大、干劲不足,村部设在村民家里,有时群众来办事“连个出来招呼的人都没有”。

变化是从年开始的。当时的茅坪乡*委选拔了优秀年轻的乡干部*承忠任神山村*支部书记,井冈山市委又派出市科协副主席陈学林任神山村第一书记。上任后,他们积极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议事等*支部基本工作制度,建设*群服务站,改值班制为常驻制。一时间,小事不出村、大事帮代办,“全村的精气神一下就上来了”。

脱贫攻坚,产业为根。根据地理、自然条件,村里决定采用“公司+合作社+村民+基地”的模式,发展*桃、茶叶。很多人犹豫了,种*桃可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于是,村干部一次次上门做工作:流转土地,有租金;种*桃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村民可以在基地干活;合作社还有分红。村干部们带头流转了家里的土地。看到村里想得这么细,大家也来了劲,“车头都动起来了,我们肯定要跟着走”。

现在,拿着一亩地每年元的租金,男工每天元、女工80元的工钱,年底的分红,看着*桃丰收季节,每斤15元对外销售还供不应求的盛况,神山村的群众知道,这路走对了。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一个地方要想脱贫、发展,关键要看作为这个地方“火车头”的*组织。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才能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实现脱贫的可持续。

▲外地游客一齐为神山点赞。摄影

江西日报记者李劼

▲驻村第一书记兰树荣走访脱贫户。摄影

江西日报记者李劼

这是无悔的奉献

目前,神山村有*员18名,其中男性15人、女性3人,最大78岁、最小27岁、平均51岁,年后新入**员2名、预备*员1名、入*积极分子1名。

*员是神山村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是标杆、是旗帜、是引领、是榜样。现选取3名有代表性的*员分析如下:

*员干部——赖志成

基本情况:55岁,*龄7年,长期担任村干部,目前任村委会副主任

人物特点:熟悉情况,为人公道正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

人物故事:其弟身体不好,夫妻离异,独自一人带着女儿生活,属于贫困边缘户。看到贫困户能享受多项扶持,他找到赖志成要求被列为贫困户。赖志成果断拒绝,明确表示贫困户的评议需经过严格程序,最后弟弟没有被列入,因此心生怨气,赖志成又耐心做好说服劝解工作,直至冰释前嫌。如今其弟在附近的瓷厂打工,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员贫困户——赖福山

基本情况:65岁,*龄17年,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花去5万多元,年底被列为贫困户。

人物特点:吃苦耐劳,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不服输

人物故事:作为*员,被列为贫困户后赖福山心有不甘。他每天一早上山砍毛竹,还开辟了4分水田养草鱼,通过努力,第二年成功脱贫。脱贫后,他以自己的经历鼓励其他贫困户。在他的带动下,贫困户赖传新重新燃起生活希望,成为神山村的一名讲解员,年也顺利脱贫。

新*员——李石龙

基本情况:44岁,*龄2年,目前任村委会会计

人物特点:积极上进,热爱集体,思想觉悟高

人物故事:为改善村容村貌,村委会决定拆除老旧失修的杂房。刚开始,大家都不愿拆,李石龙的父母也在其中。正是预备*员的他为支持村里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次劝解父母,终于取得同意,在村里带头拆除2间48平方米杂房。最后,全村共拆除平方米杂房。

无论是*员干部的大公无私,*员贫困户的自强不息,还是新*员关键时刻的冲在一线,从这3名*员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共产*员的先进性。他们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斗志,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尽显英雄本色。读懂脱贫攻坚中的共产*员,就能读懂中国反贫困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

▲一名游客在观看神山村彭夏英家门口的感谢*恩对联。摄影

江西日报记者李劼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江西日报

记者:张天清、郑颖、李劼

原标题:《令人惊喜的变化!神山村告诉我们什么?》

1
查看完整版本: 令人惊喜的变化神山村告诉我们什么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