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民众似乎都有过抢购各种产品的经历,从上个月初的双黄连到最近外国令人费解的卫生纸。
那抢购的场景,真的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啊。
其实类似于这种抢购我们并不陌生,想当年的板蓝根、含碘食盐,甚至是股灾之前抢着开户,都离我们并不遥远。
可能事后我们通过科普辟谣会让大家意识到当时的抢购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不过再次出现类似事情的时候,历史总会重演。
有些人说,我们又不是专业人士,我们不可能一会学物理,一会学化学,一会学医。不过实际上我们可以跳出专业知识,从最基础的思考方式直接揭露事物的本质。只需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就可以减少许多恐慌,也不需要再等事后科普了。
其实我们一提到科学,总会想到非常复杂的实验,或者一堆化学式,实际上,科学的根基在于科学的思维与研究方法,而不一定是细枝末节的东西。例如,我们可以确定适量的蔬菜与水果摄入对健康有益,但无论是拿其中的维生素还是植物化学物质进行试验,都没有看到有这么强的作用,甚至还可能有反作用。
机制真的清楚么?但我们用充足的证据可以证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这就为实际使用提供了证据基础,这就是我们科学,尤其是医学的重要意义。
好了,说了那么多废话,我们来看看到底怎样简单地就能闭坑呢?请牢记以下两条内容:
任何信息或者观点都一定尤其基础,当我们获得一种信息的时候,请尽可能的进行溯源。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循证的思维,当然可以更广泛的使用,例如哪怕一个人说我认为应该是什么的,那么这种认为除非是随机情况(类似于请选择一个彩票号码),否则必定是有一些基础。
比如有的人说我认为抽烟对身体没有伤害,与其单独分辨这句话,为什么不多问一句呢?也许多问一句你就会发现,他的观点来自于他身边有3个老人终身吸烟,还有一个人不吸烟却得了肺癌,问题是,简单地几个观察结论能推论到我们自己身上么?
再拿抢购的事件举例子,面对抢购食盐,如果我们多问两个原因,就知道原来目的是利用食盐中添加的碘预防核电站中碘对人体的危害,那么这时只要随便一搜索,就知道,原来想起到这种作用,需要在接触辐射粒子之前一次口服mg才能让甲状腺饱和,而食盐中一公斤只有30毫克作用,从而抢购食盐可能比抢购碘酒更加荒谬。
而对于双黄连也是一个道理,只要多问一句为什么,就知道原来说双黄连对病毒有抑制作用,来自于体外的简单研究,发现滴进去双黄连可以抑制病毒繁殖,那么不管我懂不懂生物或者医学,我至少能意识到人体显然与玻璃盒子有显著不同,在我身体里也能起到作用么?或者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预防,但是它的结果再好再好也是针对治疗。就好比消防队可以灭火,但是哪怕房子旁边围绕了一圈消防队,能预防火灾么?
卫生纸事件就更好玩了,其实来自于外国传说卫生纸国家生产不了,只能从中国进口,而且口罩生产也是用一样的成分,中国现在在大量生产口罩,以后可能就没有卫生纸了。对于这种问题,如果在跟着别人抢之前多问一句,也许就会意识到,如果口罩与卫生纸是一个材质,就不会有口罩危机了。
所以,以后无论听到什么说法,多去问几个为什么,你为什么这么说,你的信息到底从哪里来的,哪怕你说是你个人观点,总有你不说另外一种观点的理由吧,而很多时候这种溯源后的结果,往往十分荒谬。
2.对于某些科学研究结论,它的结果能不能推论到我们身上
这个观点其实就是医学科研方法最终要的思想,毕竟无论做什么研究,哪怕是人体研究,你总是研究一部分人,这一部分我们叫做样本,而你能不能推论到所有中国人或者所有人类呢?就是样本的结论能否推论到总体。
实际上在科学中我们通常是默认对方研究是真实的,不过这个真实的研究能否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就与研究方法直接相关了,这是数据造假造不出来的。
比如说,在做人体研究中,如果没有设立对照组或者随机分组,那么如果能判断疾病的好转不是来自于疾病自己的特性?或者说用了一种方法的人可能都是青壮年,对照都是老弱病残。这就导致无论是感冒还是腰椎间盘突出,有各种各样花钱还没效果的方法。
因为普通感冒治疗与否,大概率都会在7~10天自愈,而椎间盘突出之后一段时间髓核会缩水,从而让症状缓解,但是假设我们归因到一些所谓的干预因素,就成为了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法。
所以只要我们牢记两点,我们不用去深究专业知识,我们也不懂,但是我们可以看看信息的来源,以及这个来源是怎么得到的,它的方法论是否科学,假如是,及时机制不清楚,原理不明白,但能让我获得正面的收益,我觉得至少他就是可以选择的方法之一。
所以对于科学的争论、现代医学的争论,如果换个角度,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其实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伟大性,我们天生的观念更多来自于朴素唯物主义。
这里是冯生健谈,欢迎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