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运动和负荷重承受巨大的应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逐渐下降,髓核失去弹性,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在退变的基础上,劳损累积和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严重者压迫神经产生症状,除了积累损伤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外,遗传因素及发育异常也是椎间盘突出的病因。
临床分型及病理从病理变化及CT、MRI表现,结合治疗方法可作以下分型。
膨隆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而表层尚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经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常需手术治疗。
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此型不单可引起神经根症状,还容易导致马尾神经症状,非手术治疗往往无效。
Schmorl结节髓核经上下终板软骨的裂隙进入椎体松质骨内,一般仅有腰痛,无神经根症状,多不需要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症状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继而出现下肢痛。
下肢放射痛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5、腰5~骶1间隙突出,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仅极少数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经痛,但临床少见,不足5%。
马尾神经症状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
临床表现-体征一般体征(由临床医生检查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腰椎侧凸
(2)腰部活动受限
(3)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
特殊体征(由临床医生检查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2)股神经牵拉试验
以及一些特殊神经系统表现临床检查腰椎X线平片X线片上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是一种间接的提示,同时,X线平片可以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CT检查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目前已普遍采用。
磁共振(MRI)检查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能够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另外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但对于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钙化的显示不如CT检查。
其他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可协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观察治疗效果。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一些疾病,起到鉴别诊断作用。
临床诊断对典型病例的诊断,结合病史、查体和影像学检查,一般多无困难,尤其是在CT与磁共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仅有CT、MRI表现而无临床症状,不应诊断本病。
临床治疗非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病人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其治疗原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非甾体抗炎药物,牵引疗法,理疗等。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或经椎板间隙行椎间盘切除。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椎间盘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者,需要同时行脊柱融合术。
三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年,国家卫生部已经把三氧应用于疼痛的治疗正式写入操作规范指南。遵循一定的原则开展三氧的临床工作,既可以达到疗效满意、又减少不良反应、还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理论依据Buric等采用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例,并对其进行了5~10年的随访,发现81%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未反复出现腰痛及下肢神经根性疼痛。Perri等挑选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椎间孔内注射类固醇类药物及麻醉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组的治疗基础上行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溶核术,随访发现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谢起文等采用椎间盘内联合椎旁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例,结果发现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认为该法镇痛效果良好。彭静等采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例,总有效率为77.1%。
*松等研究发现,医用臭氧消融术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孙明举等采用后路椎间盘镜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优良率达98.5%。
崔洁娜等采用医用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和硬膜外置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例,效果良好,认为该法可以通过减轻神经根无菌性炎症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作用机制(1)氧化作用:三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溶解髓核内的蛋白多糖,使髓核萎缩、变性、坏死,从而使纤维环回缩,缓解神经根压迫。
(2)抗炎作用:通过拮抗炎症反应中的免疫因子释放、扩张血管、改善静脉回流、减轻神经根水肿及粘连,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抑制免疫反应:纤维环断裂后释放的糖蛋白和β2蛋白等作为抗原物质,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三氧具有抑制免疫的作用。
(4)镇痛作用:神经末梢因被炎症因子和突出髓核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激活而产生疼痛。三氧的强氧化作用能迅速使上述炎性化学物质失活而达到镇痛作用。
治疗优势微创三氧注射术有以下优点:
(1)创伤小;
(2)感染机会极低。使用一次性穿刺针,严格无菌操作,几乎无椎间盘感染之忧,因为三氧本身就具有消*和杀菌的作用;
(3)术后反应相对较少;除少数患者有短期内疼痛加剧外,大多数无明显反应;
(4)操作简便;可减少患者术中痛苦、缩短手术时间;
(5)年龄适应证范围较广。微创臭氧注射术对高龄患者是安全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