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此病名,祖国传统医学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本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腑。故腰痛一症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精亏损,盘骨失养;诸般腰痛,肾气虚惫为本。这一观念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病理,大量资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是在原有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素体虚弱加之劳累过度或房事过甚,或年老体弱,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骨致椎间盘退化,而发为斯病。
跌仆闪挫,气血瘀滞;跌仆外伤,或腰部用力不当或强力负重,损伤筋骨,经脉气血瘀滞留于腰部而发为腰痛。
寒湿内侵,阻遏经络:久居湿寒之地,或坐卧寒湿之所或涉水冒雨,身劳汗出,衣着湿冷,卫阳先损,寒湿之邪入侵。寒性凝滞收引,湿性粘腻重着,阻遏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腰痛。若寒湿日久化热,亦可阻遏经脉,壅滞气血而致腰痛。寒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阳气受损,失其正常驻的温熙气化作用,则又出现阳气衰退的寒症。这是一种恶习性循环。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久病及肾,肾阳受损,而发为寒湿腰痛。
总之,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关键是肾气虚损,筋骨失养。跌仆闪挫或寒湿之邪为之诱因。经脉困阻,气血运行不畅是出现腰痛的病机。
太极拳作为传统医学中所一直倚重的辅助康复手段而越来越被更多的人重视。太极拳刚柔相济,以柔显刚,刚中蕴柔,在柔和缓慢的动作里作到内劲饱满,在螺旋的运动中显示内劲的连绵不断。
1、太极拳对腰部的锻炼较明显
汪永泉先生以古钟比喻太极拳的身法,详述了“身如古钟”的方法,他说:“如将身体比喻为一座古钟,则钟蒂为颈项,钟顶为肩圈,钟顶以下五分之四处为腰圈,钟口为髋圈。中心垂直线为钟绳,钟锤系在中心垂直线下端,钟锤可以在钟口内前、后、左、右直摆。”所论身发中的三圈“肩圈”、“腰圈”、“髋圈”及“钟锤”摆动之法,以腰圈最大最重要。太极拳把人体分为跟、中、梢三节,王宗岳对三节的功能在太极拳《十三式歌》中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他认为三节之中,中节最为重要,所以提出了“命意源头在腰系”的观点。“腰系”在躯干中也是中节的位置,在全身可谓是中节之中,具有“枢纽”的作用。可见腰髋在太极拳的练习的重要性。`太极拳练习时间长腰部的力量会随着练习程度的不同有所增加,从根源上防止腰椎间盘突出证的发病,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也有很好的疗效。
2、太极拳的弹性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弹性运动就是身肢放长,也可以说是因为放长而生弹性的结果。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所谓顶劲虚领,是把顶劲向上虚虚领起,气沉丹田是把起向下沉入丹田,两者综合起来,在躯干上就有向上下拉开的意思,这就使身躯有了放长的感觉。
肌肉在受力时,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的伸长,但当引起伸长的外因去掉后,他就立刻恢复原状,这就是肌肉本身固有的弹性。顾留磬、沈家桢编著的《陈式太极拳》中所论证的肌肉的这种弹性收缩和放长能起到下列四种作用:
(1)可以使肌肉本身的收放能力得到良好的段练,可使肌肉内密集的微血管网通畅。
(2)可增强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刺激身体内一切生命过程。
(3)可增强肌肉几其他有组织器官的气体交换作用。
(4)可以身体内得到更多的氧,同时还能提高各组织器官对氧的利用率。
身体的放长运动不但使肌肉本身的弹性得到了锻炼,并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因而就能消除因血液受滞而引起的病症。
3、节节贯穿的波浪式运动
太极拳的每一个拳式要求全身主要关节形成一条龙似的连贯串越,使一节一节的依次通过,加强腰背部的肌肉力量的协调,恢复人体脊柱的生理曲线。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举动轻灵,运作和缓,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是静中之动,虽动犹静,静所以养脑力,动所以活气血,内外兼顾,心身交修。也就使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从而达到调整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旺盛,故可使弱者强,病者康,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作用。太极拳和一般的健身体操不同,太极拳不但活动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还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膈运动,而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的专注心静、用意,这样就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活动和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科学研究发现,打太极拳不仅可增强心肺耐力及下肢肌力,当练习3~6个月后,轻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甚至可依靠这种方法促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纳。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可忽视太极拳的作用,以练简化太极拳为主,也可选择其中的某些动作等反复练习,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
附: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他锻炼方法
宜悬垂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利用门框或单杠等物进行悬垂锻炼。每日早晚各1次。悬垂锻炼不仅使腰等部位得到放松,而且还增强了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悬垂时应注意放松腰部及下肢,使重量自然下垂,以达到牵引腰椎的目的;悬垂的上下动作一定要轻,避免因跳上跳下的动作过重而损伤腰椎,加重病情。悬垂法锻炼要循序渐进,运动量逐渐增加,并持之以恒。
宜爬行运动
爬行运动是指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期患者四肢着地进行爬行锻炼。爬行锻炼能调整血液循环和血液分配,减轻心脏和脊柱的垂直负荷,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有帮助。因为运动医学专家观察到,四肢爬行的动物比直立行走的动物血液更流畅,而且很少患腰椎疾病。具体运动方法为:双手、双膝着地或着床,头部自然上抬,腰部自然下垂,爬行长度为20米左右。
宜于游泳
游泳是增强腰背肌功能好的运动方式。游泳的功用在于能够在水中运动肌力,而且还可以利用水中的浮力来舒缓平时受压的关节,其中以腰部最为明显。另外在游泳时也可以做到一些在陆地上不能做到的动作。因此单从挺直腰杆、预防腰痛的角度来看,游泳运动较为适合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但应注意运用正确的游泳姿势,游泳池水温不宜过低,在游泳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游泳的时间不宜过长,运动中要有一定的时间间歇,以避免腰部疲劳。
明天精彩继续......
传统杨氏太极拳班侯直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