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习惯久坐不动,加上经常驼背、翘脚或整个身体趴在桌子上,长期压迫腰椎,导致椎间盘突出,从腰部到双脚又麻又痛。等到上述症状出现了,方才决定就医,临床上最常被诊断确定的就是腰部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的软垫,因外伤或退化而造成周围韧带破裂,导致里面的胶状物质从裂缝处突出,进而压迫到脊椎神经,引起腰臀或下肢疼痛麻木;发病率约占门诊15%,常发于20~40岁之间的成年人,男女比例为10:1,特别以青壮年男性、使用体力劳动者居多,儿童和老年人的发生率较少。
事实上,腰部椎间盘突出近年来开始出现年轻化趋势,主因是病患大多坐姿或站姿不良所引起,这绝非一朝一夕所能造成,加上若过度提重物或体重过重,更会加速脊椎退化,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为初期主要症状。患者通常在咳嗽、打喷嚏及大、小便时疼痛会加剧,而且腿部的痛感往往比腰背还要强烈。
另外,患者下肢神经支配区域也会出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导致肌力跟着下降。至于医师在为患者做腰椎间盘突出检测时,通常会以下列几种症状做为判读病情的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分析腰痛不再来每个人都有5节腰椎,每节腰椎都是由椎体和附件组成,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常见症状,可被归类在腰痛、腰腿痛症状中,会引起脊椎病变,椎管狭窄周围软组织沾黏、损伤,血液循环会因此减缓导致缺血、缺氧,若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压迫到脊椎神经,更会导致腰腿疼痛酸麻,是现代人十分常见的文明病。
一般的治疗方法有西医习惯以热敷使血液循环加快,避免缺血缺氧;或用冷敷减少发炎,减少疼痛。此外像是服用消炎止痛剂来消炎止痛,用牵引机(拉腰)等物理治疗使两椎空间拉大,帮助椎间盘缩回原来的位置,若情况确实很严重,使用类固醇局部注射治疗也是一种方法。
至于中医则用指压、推拿来帮助腰椎复位,逐步修护。然而若上述的疗法都失败,医师这时多半便会建议患者动手术来修整凸出部分,甚至将整个间盘切除。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若发现自己出现腰背疼痛、腿痛、麻木、乏力、感觉障碍等症状,这便极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惹的祸。而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第一是腰椎及纤维环退变;第二是外伤;第三则是长期姿势不当所引发。
那么既然姿势性问题也是病因之一,所以无论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后的康复,矫正姿势自然都是不可或缺的重点项目。
腰腿痛防治的3种自疗动作动作一:燕子飞法功效:主要是加强腰背肌肌力,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动作:
1、俯卧于床上,双脚伸直并拢,双手伸直与肩同宽撑在地板上。
2、全身同时用力,使双腿、胸背部极度伸展。
3、抬高上半身,至腰背部略感酸痛时回复原状,待休息片刻,重复上述动作约15分钟。
动作二:挺腰法功效:腰部向前挺时,使腰部曲度加大,这样有利于维持腰部的正常生理曲度,增强腰椎稳定性(若有腰椎滑脱者不宜做此锻炼)。
动作:
1、双脚并拢站立(或可盘腿坐下),双手交握后整个手臂打直往上延伸。
2、将腰部用力往前挺,呈一个弧度,双腿绷紧不能曲膝,使腰部达到酸胀感后,快速回到原位,以此重复上述动作约15分钟。
动作三:倒退走功效:倒走可以锻炼腰脊肌、股四头肌和膝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从而调整脊柱、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适合体弱者、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等,不宜做剧烈运动的人(人多车多、低洼不平的路上却不宜倒走,以免摔伤,尤其中老年人更应注意安全。)
动作:
1、全身肌肉绷紧,身体直立,挺胸并有规律地呼吸。
2、膝关节不能弯曲,两臂前后自由摆动或双手插腰,一脚后退,脚尖先着地,后脚跟着地,步子均匀而缓慢。
3、每天坚持步以上,可收到意想不到的锻炼效果。
若你属于长期腰腿疼痛的患者,本就更该注重平时的预防及保健,重点则是加强腰背肌肉群的锻炼,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锻炼方法,禁止弯腰、扭屁股等动作。最后提醒大家,其实从日常生活中便能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例如:
1、均衡饮食,多摄取维生素、蛋白质,避免摄取过多脂肪。
2、不宜过度劳累,姿势要正确,不宜久坐或久站。
3、选用质地较硬的床垫。
4、避免受寒,注意保暖。
5、如已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则应避免激烈运动且减少运动量。
6、加强锻炼腰背肌肉群。
(文章摘自:康复医学书籍)
往期回顾
*帝内经:气血平衡,百病不侵;判断气血充足的10大方法
夏季肠胃不好,怎么调理?
*芪,补气血,养颜美容,缓解痛经
各年龄段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对照表,建议人手一份
春燥喝什么汤好?
身体不舒服,请及时看医生。文章为中医科普知识,不作为处方,请征求医生指导下使用。
文章转载自其它健康平台,版权事宜请后台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