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三伏在即,冬病夏治顺天时,医院三
TUhjnbcbe - 2021/3/19 16:34:00
北京治疗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6084110.html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每年夏天,我们都将迎来一段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多雨潮湿、闷热的日子,时间一般在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这段日子就是人们俗话所说的“三伏天”,时间持续有40天之久。

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闰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年8月4日(农历六月十五)

闰中伏:年8月5日(农历六月十六)-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末伏: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冬病夏治之三伏贴

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间,其起源于*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的“春夏养阳”,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逐渐发展而来的。一些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能提高抗病能力,使这些病症减轻或消失,而“三伏贴”就是最常见的冬病夏治疗法之一。

三伏贴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以“天人相应”为理论依据,通过顺应天地四时气候来调整体内阳气,以中药敷贴于经络循行的相关穴位上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

三伏天,不仅是外在气候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人体自身阳气最旺的时候。三伏时节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天之阳,地之阳,人之阳”三重合力,固本扶正,祛除寒湿,打通瘀阻经络,此时将具有温阳祛寒的药丸贴敷于人体相应穴位,以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今年三伏天即将来临,医院推出了适宜广大病患及亚健康人群的三伏调理佳品,针对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常见的适应症

1.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腰椎退行性脊柱炎及各种寒湿型痹证等骨关节疾病;

2.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阻塞性肺气肿等慢性呼吸道疾病;

3、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虚寒症)、胃寒病、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等慢性胃肠道疾病;

4、其他:某些冬季特有的疾病,如四肢冰冷、畏寒症、老寒腿、冻疮等;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状态;痛经、宫冷不孕、寒湿带下等。

禁用人群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5.咯*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慎用人群

1.孕妇及2岁以下的婴幼儿。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三伏贴敷注意事项

1.敷贴治疗时环境温度宜适中

环境温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影响皮肤毛孔对药物的吸收,且环境温度太高将使汗液分泌增加,影响药物固定而影响疗效。

2.治疗期间调饮食、慎起居

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腻、油炸、海鲜、虾等发物,以免影响疗效。

3.皮肤汗出,则汗止后行贴敷

汗多者,敷帖之前应休息片刻待汗止后再行贴敷,必要时用干毛巾擦干汗液,贴后休息片刻待牢固后再行离开,此期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4.孩童需家长监护

限制其剧烈活动及大声哭闹,防汗出敷贴脱落。

5.治疗期间皮肤卫生

敷贴治疗后最好等5小时以后再洗澡,贴药当天不能游泳,不宜用力搓擦,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皮肤上的水分即可。

6.慢性病患者不可盲目停药、减药

穴位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若需要减少用药量,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7.避风寒,免受凉

每次贴敷时间为0.5~3小时,根据患者适应情况而定,局部有热痛或灼热感时,即可揭去贴药。若药物敷贴后局部皮肤微红,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8.不适随时就诊

敷贴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刺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用温水冲洗局部,禁止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若皮肤出现大面积红肿、大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皮肤科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伏在即,冬病夏治顺天时,医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