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而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其发生、发展以及预后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的一些锻炼方法,有些难度比较大,病人不容易操作及坚持;有些还容易造成颈部损伤。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介绍如下。
一、卧位:平卧于床上,分三部动作。1、平卧放松,腰腹部缓慢而用力向上抬起,停留片刻,然后慢慢放下。反复多次。2、自然伸直双下肢,利用双肩和双足跟部支撑,缓慢向上凸起腰腹部,停留片刻,慢慢放下。3、屈曲双膝,双足踩床,缓慢上抬腰部并坚持数秒,放松复原,重复以上动作。
二、坐位:取高度适中的椅子,正常端坐位(也可双手扶腰),利用腰背肌力量反复向前挺伸腰腹部。
三、站位:站立位,双手扶腰,利用腰背肌力量反复向前挺伸腰腹部。动作要点:动作频率不要过快,幅度不必过大,但每次动作要用力到位,能感受到腰背部肌肉紧绷感。锻炼机理:利用腰腹部向前弓起的动作,以恢复和维持腰椎前凸的生理曲度,同时锻炼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增强腰椎稳定性。平时注意:减少坐位弯腰动作,以减少腰椎间盘的压力、从而减少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夜间睡觉时,也可用小圆枕垫于腰下,以维持腰椎前凸的生理曲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你曾经出现过以下症状吗?
●没有明显外伤,突然弯腰时感觉到腰部剧烈疼痛
●坐立一段时间就出现疼痛或腿部不适
●咳嗽或者打喷嚏时腰痛加剧
●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足部出现串麻
●下肢肌肉力量减弱,感觉腿无力
以上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征兆,不能有效控制还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症状。
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都是既有腰痛也有腿痛,但也有患者只有腰痛而无腿痛,或是只有腿痛而无腰痛。
为什么卧床休息能缓解病情呢?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病期:因为症状非常明显,患者往往不能自如行动,只能采取卧床休息的方式静养。在静养一段时间之后,症状会逐渐减弱。因为在绝对卧床时,腰部的肌肉得到了充分的休息,由于人体肌肉、神经具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休息一定时间,一般劳损紧张的肌肉、筋就会恢复,因此症状得到缓解,单纯的卧床就可以使症状逐渐减弱。
但是,一定要注意:卧床静养并不是治疗方法!
因为卧床静养,可以让急性期患者减弱一定的症状反应,所以有的朋友就误认为腰椎间盘突出这个病“躺躺就好了”。并且将卧床静养当做好的治疗方法,向是周围腰突朋友传播。在这里,要和大家说一下,静养适合病症急性期,对于治疗要科学对待。长期卧床静养,不仅对治疗没有好处,相反,会造成肌肉逐渐萎缩,机体功能下降等负面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症,医学康复锻炼,缓解腿疼腿麻症状!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人来说,进行针对性的运动疗法,让腰腹部的肌肉力量得到恢复,维持住腰椎关节的稳定,可以极大程度上的减轻腰椎间盘突出带来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等一系列问题,甚至使得略突出的椎间盘还纳。
很多废用的肌肉被激活了以后,会解除一些腰椎周围小肌肉的挛缩状态,从而减轻因为肌肉痉挛引起的一些疼痛。另外,被激活的肌肉会形成比较良好的肌肉张力平衡,从而将略偏移的关节位置调整到比较良好的状态,关节对位的恢复也有助于降低疼痛。增强臀部肌肉力量,改善胸椎和骨盆的活动度,从而加强腰椎临近关节的保护能力,减轻腰椎的负担,最大限度地改善腰椎的正常功能。
一、仰卧抬起骨盆
动作要点: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和背部作支点,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20次。
功效:该动作能矫正下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
二、抱膝触胸
动作要点: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一上一下为一个动作,连续作20-30个。
注意:不要将背部弓起离开床面。
三、侧卧位抬腿
动作要点:侧卧位上侧腿可伸直,下侧膝微屈,上侧腿侧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反复数十次。在进行动作时,也不是快速的上抬,而是在控制的状况下慢慢的外展并且回来原本位置。
四、俯卧位两点支撑
动作要点:俯卧位双膝双手支撑,同时伸直右上肢及左下肢保持5秒,重复10次后,换另一侧。训练时背部紧张,保持固定,手、脚不要晃动。
五、直腿抬高
动作要点:仰卧位将双手压在臀下,慢慢抬起双下肢(高度依个人情况为准),膝关节可微屈,然后放下,重复15次。
扫码
图1.术前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正位片(-11-16拍摄)
图2.术前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侧位片(-11-16拍摄)图3.术前腰椎正侧位X线片(-11-16拍摄),提示腰4椎体退变性前滑脱1度,骨质疏松。
图4.术前腰椎双斜位X线片(-11-16拍摄),未见腰4,腰5峡部裂。
图5.术前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11-16拍摄),提示腰4-5失稳,骨质疏松。
图6.年11月16日骨密度检查结果提示正常。
图7.术前腰椎CT平扫,年12月26日拍摄,提示腰4-5椎管狭窄。
图8.年10月28日术前腰椎MRI,提示腰4-5椎管狭窄。
图9.年10月28日术前腰椎MRI,T2相,提示腰4-5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
图10.年10月28日术前腰椎MRI,T1相,提示腰4-5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
图11.年12月28日术前双下肢血管超声,提示:左侧小腿肌静脉血栓形成(完全充盈型);左侧腘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致近心端管腔狭窄(狭窄率50-55%);双侧股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余双侧下肢动脉散在动脉硬化强光点及小光斑形成。左侧胫后动脉内径细。
电话咨询甲乳血管外科医生,指示下肢血管问题不影响腰椎手术,等腰椎手术后再决定下肢血管如何处理。图12.年12月28日,双下肢电生理检查结果。提示周围神经损害,左侧运动和感觉均受累,右侧感觉受累,以轴索受损为著。
入院初步诊断:1.腰4-5椎间盘突出症2.腰4-5椎管狭窄症3.腰4椎体退变性滑脱1度4.左下肢不全瘫5.II型糖尿病6.面神经麻痹术前,因患有糖尿病,于年12月27日,28日,分别两次请内分泌科会诊,就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请他们予以指导。28日,在麻醉科医生的建议下,请心脏内科就患者心血管问题,请予以指导,并判断是否能够耐受手术。在相关科室的保障下,于年12月29日上午,全麻下,在可扩张通道系统辅助下经腰椎肌间隙(Wiltse)入路行腰4-5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图13.年1月1日术后X线正位片
图14.年1月1日术后X线侧位片
术后大腿及小腿部麻痛缓解,但足部疼痛无缓解,年1月2日,再次做双下肢血管B超,了解术前术后的变化,以及是否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并请甲乳血管外科继续会诊,建议降脂,抗凝,保暖患肢,并做下肢的血管造影CTA检查,以明确下肢动脉狭窄的具体情况。图15.年1月2日术后双下肢血管B超检查结果。术前术后血管问题变化不大,无新生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48小时拔引流,拍术后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后,支具保护,下地活动,患者诉大腿及小腿部症状明显缓解,左下肢抬腿有力,左侧直腿抬高较术前有明显的增加。下地走路仍跛行,术后左足背伸肌力有恢复,足背伸活动较术前有明显好转,但左足痛仍难忍,尤以夜间为重,严重影响睡眠,且伴有腰背部酸困不适,考虑患者骨质疏松,建议使用地舒单抗,手下医生未执行,因为术前年11月16日骨密度检查结果提示正常。年1月4日,CTA检查结果已回,继续请甲乳血管外科会诊,建议从骨科出院后,住甲乳血管外科,择期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图16.年1月4日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提示双下肢多节段斑块伴不同程度狭窄,左侧股浅动脉远端狭窄闭塞。
年1月7日,查房,患者给我说,我们治好了她的大腿和小腿的疼痛麻木,抬不起的腿可以抬起来了,但脚痛还跟以前一样,没治好,特别是夜间重,而且伴有冰冷感,追问手下医生,骨质疏松的药用了没,回答还没用,我个人仍然坚持应该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虽然骨密度正常,但其术前X线片提示骨质疏松,且临床症状也符合骨质疏松的表现,因此我继续坚持要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年1月8日,出院,使用外购自备地舒单抗药物,皮下注射后,转入甲乳血管外科,进行下肢血管问题的处理。年1月8日,在甲乳血管外科住院期间,在超声引导下行左侧股浅动脉药物球囊扩张术以及滤器植入术。年1月25日,来门诊复查,患者诉,左足已感明显暖和,足背伸肌力有明确的恢复至3级。但出行仍以轮椅协助,但可独立行走,跛行较术前有所好转。图17.年1月25日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
图18.年1月25日术后三维CT矢状面重建。
图19.年1月25日术后三维CT横断面扫描。
图20.患者病历上的初步诊断、补充诊断以及最后诊断。
患者因腰椎问题来就诊,对于我们来说,术前常规都要检查下肢血管B超。发现并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例很常见,但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的足部供血不足,最后需要甲乳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的,这个还是第一例,在我个人的印象中,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动脉血管狭窄,主要见于心脏冠状动脉,四肢周围血管,比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很很常见,也不一定需要手术干预。下肢血供不足,有间歇性跛行的常见血管疾病是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炎,所以,如果术前B超提示脉管炎的话,骨科医生会比较重视,但如果是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太常见,而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此病例对我来说,就是如此,从门诊就诊,一直到腰椎手术后,左足部疼痛不能缓解,我个人对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足部缺血认识的程度不够。患者有25年的糖尿病史,糖尿病导致的糖尿病足,虽然作为骨科医生的我来说,很熟悉,但对于尚未发展到皮肤色暗,足部溃疡形成,皮肤坏死等情况时,我个人对于此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所以,在整个治疗期间,必须按部就班的,请相关科室会诊,专科的问题由专科的医生来处理,以弥补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因为这是我的第一例做了腰椎手术后,又要做下肢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病例,且患者病情复杂,目前整体恢复还不错,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我也学习到很多,所以,特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帮到更多的医生和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尽量完善相应的检查和诊断,请相关专业及科室医生会诊,及时发现并弥补自己的短板和不足,为自己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为病患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如果你觉得这个分享不错,请转发扩散,让更多的骨科医生看到,当然,也热烈欢迎打赏,手机上看到有赏钱进账的通知,感觉特别好。洮河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