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手术简介
近日,医院疼痛科成功为一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了我院首例微创L5/S1椎间盘胶原酶化学融盘术。术后患者腰部、右下肢疼痛迅速缓解,疼痛评分由6分降为1分。患者于疼痛科住院1周,腰部、右下肢疼痛消失,于01年4月1日康复出院,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患者为41岁女性,因腰部疼痛伴右下肢麻痛半年,加重半个月,于01年4月6日入院。疼痛部位可沿右臀部放射至右踝外侧,休息后疼痛不缓解。自服消炎镇痛药物,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疼痛科就诊。
入院后,疼痛科团队经过详细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患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经过病历讨论,疼痛科制定了胶原酶化学融盘术微创治疗方案。手术需在DSA影像引导下,将胶原蛋白酶注射到L5/S1右侧突出物周围,作用于突出物,并使胶原酶药物通过纤维环裂隙进入椎间盘内,溶解髓核,解除神经根卡压,缓解疼痛症状,达到治疗目的。于01年04月07日上午,在麻醉手术部、影像科、药剂科等兄弟科室大力支持下,为患者施行DSA引导下L5/S1椎间盘胶原酶化学融盘术,微创术后当日患者腰部、右下肢疼痛随即缓解。术后5天,患者疼痛症状消失,下床活动时,腰部无明显不适,右大腿后侧稍感麻木。疼痛评分由6分降为1分,顺利康复出院。
0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成年人。60%~80%成人在一生中的某一时期发生过腰腿痛,复发率为60%~85%,其中35%的患者发展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0-50岁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多于女性。腰椎间盘突出以L4~L5及L5~S1常见,占比至少95%。
国外相关研究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大约%~3%,而35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约4.8%,女性约.5%。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国外科门诊属常见病、多发病,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发病率为4%~7%,占门诊腰腿痛的15%。微创手术治疗,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重要选择。
0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1.药物治疗;.卧床休息;3.运动疗法;4.硬膜外注射;5.腰椎牵引;6.手法治疗;7.其他
二、手术治疗:04
椎间盘胶原酶化学融盘术
胶原酶注射治疗术,也称为化学消融术,是介于保守与手术之间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根据胶原酶对胶原具有特异而专一的降解作用,借助穿刺注射使胶原酶到达、集聚在椎间盘病变部位,通过突出物主要成分是胶原水解后减压达到治疗目的
适应症:症状、体征与影像在水平、侧别和程度相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颈椎病,经3个月正规保守治疗无效者,可作为胶原酶注射治疗术的适应证。
注射用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
1:特异性溶解组织中变性的胶原蛋白:椎间盘突出,纤维环上出现裂隙或破裂,盘外注射胶原酶后,胶原酶通过纤维环上的裂隙或破裂处,进入椎间盘,当外源性的胶原酶以酶原的形式注入病变的椎间盘内,胶原酶被椎间盘内酶原的激活物激活,作用于胶原分子的全部3条α链,距氨基酸的3/4处,将胶原分子水解为3/4和1/4两个片段。使之溶解度增加,最终降解为相关的氨基酸,被血浆中和吸收。由于椎间盘的总体积明显缩小,从而使突出减少或消失,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得以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或消失。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胶原酶可以有效溶解突出髓核组织,使突出物减小或消失;同时改善神经根炎症和神经根水肿问题达到镇痛效果。临床数据显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论单用还是联用,均有显著疗效,且疗效可长期持续,安全性高,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成本。
05
手术图片
溶盘前影像资料:
术中影像:
溶盘后影像资料:
手术示意图:
06
学科建设
医院“椎间盘胶原酶化学融盘术”新技术的开展,将会为我市广大备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导致的慢性疼痛患者减轻痛苦,避免开刀之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花费,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截止发稿日期,我院疼痛科已顺利开展4例腰椎胶原酶化学融盘术,均取得满意疗效,病人对微创手术效果满意。今后我科将常规开展此项新技术,服务广大患者。
年,我院疼痛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疼痛科专科医联体单位。近年来,医院疼痛科不断引进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诊疗水平,相继开展了超激光疼痛物理治疗、银质毫针导热系统治疗,腰椎侧隐窝阻滞+O3注射术、神经阻滞疗法、针刀疗法、超声引导下疼痛介入治疗技术、臭氧大自血疗法、椎间盘臭氧溶核术、胶原酶椎间盘化学溶盘术、等离子椎间盘髓核消融术、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调节术,双侧骶3前孔置管,骶丛、阴部神经阻滞,镇痛泵持续镇痛术,鞘内输注系统植入术等众多微创技术,为众多慢性疼痛患者解除了痛苦的折磨,得到患者广泛好评。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