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到底有啥不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腰疼这个常见的症状成了腰椎间盘突出的代名词。一提到腰疼,很多人就说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一窝蜂跑去做理疗按摩,尝试各种治疗手段。
虽然「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只差一个字。
但这一个「症」字,却让两者千差万别。简单说,椎间盘突出是一种病理或影像学描述,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才是病。腰背颈椎的问题,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算是一种“都市高发”疾病了。腰椎间盘是什么?腰椎位于脊柱下部,上接胸椎,下连骶椎,具有运动、负荷和保护功能;腰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主要是因腰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部分破裂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主要症状有腰痛(也可以不伴腰痛)伴有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下肢肌力的下降。
严重者可有马尾综合征表现为:大小便功能异常,会阴区感觉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椎间盘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
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认为在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弹性逐渐降低,椎间盘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逐渐减退,在正常生活中每天腰椎间盘都会承受挤压、扭转、屈曲等负荷,很容易在腰椎间盘受力最大的部分(即纤维环的后方)产生裂隙。在此基础上,反复的不良运动造成裂隙加大,或某一次较重的外伤,甚至是日常生活中一个不恰当的弯腰动作,均可使纤维环进一步破裂,髓核由破裂处突出,引起腰部及下肢的放射痛,即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破裂会导致腰疼,突出的髓核卡压神经根则会出现下肢的疼痛症状。是什么诱发了你的腰椎“出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虽然多,但是只要有效的避免其诱发因素是可以很好的预防的,先来看看哪些因素诱发了你的腰椎“出轨”?
1
较常见的诱因是外力作用,最重要的一个诱发因素就是弯腰提重物。
因弯腰会向后方挤压髓核,容易导致后方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这也是很多患者急性发病的诱因。在准备提重物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腰部挺直,蹲下拿好重物后起立。
职业因素或生活习惯。
久坐或经常弯腰起立负重的职业(司机、搬运工人、举重运动员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坐姿不正确,坐不直使腰部后弓弯曲,经常久坐久蹲,弯腰做家务,弯腰洗头等),会使腰椎间盘的受力显著增加,且腰椎间盘后方持续受挤压力,逐渐损坏后方纤维环,髓核向后突出,慢慢地腰椎间盘突出就形成了。
突发的外伤因素。
各种体育运动或体力劳动,突然用力不当,用力过度把“腰闪了”,实际上就是突发的纤维环破裂间盘突出。
另外,有研究认为,人体颈、腰椎间盘的退变在0岁时就已经开始,只是多数人在40岁以后才出现功能障碍。
虽然人到中年才容易发病,但是不得不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提前面临这个问题了。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能成为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人认为只要单纯腰痛,加上拍片报告显示椎间盘有突出,就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实际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十分的复杂。除了腰痛,还包括腿痛,下肢肌肉萎缩、无力、感觉减退等异常,无法通过直腿抬高实验等多种症状。所以万万不可妄自下决断或听信偏方。这几项往往缺一不可。所以啊,千万不要轻易自下诊断。由于CT较MRI便宜、快捷、方便,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CT成为腰椎间盘突出检查的首选,有的医学教科书甚至明确推荐CT。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RI在诊断的精确度上要优于CT检查,且MRI无辐射,对身体几乎没有伤害。如果说连一开始的检查都不够准确的,那如何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呢?对于年轻人不良习惯导致的腰痛,建议大家,可以通过改变习惯、加强锻炼等方式来「治病」。但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复杂的疾病,还是希望大家可以了解、重视这个疾病,并能够及早就医,通过选择正确的检查和治疗使我们的不听话的腰椎间盘慢慢回归正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