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学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TUhjnbcbe - 2021/7/23 0:28:00
北京主治痤疮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95980.html

在中医中是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病名的,这是西医的病理诊断病名,中医根据其症状特点,将它归于“腰痛”、“腰腿痛”的范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帝内经》时代,人们就已经发现肾亏体虚、外邪(寒湿、湿热)侵袭、气滞血瘀与腰痛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岁月的更替、时代的变迁,后世医学家在此基础上对腰痛的病因病机不断补充和完善,使其理论不断发展,内容日渐充实,至今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理论。

腰痛的病因

中医学认为腰痛产生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外感风寒湿邪、经脉痹塞

一般多由居住的环境潮湿,或者劳作之后汗出当风,或者是冒雨着腰部失护,导致风寒湿邪乘虚而人,客于膀胱经及督脉,造成气血凝滞,不通而发为腰痛。

2.感受湿热之邪

岁气湿热行令,或时值长夏季节,湿热交蒸,或寒湿之邪蕴积日久,郁而化热,转为湿热。热邪性升散,灼伤津血,如果感受了这样的邪气,经脉就会被阻滞,从而出现腰痛的症状。

3.急性闪挫,气血瘀滞

这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常因击扑闪挫、跌打损伤引起。外伤导致经络损伤、气滞血瘀,从而产生疼痛如锥刺、发有定处等症状。

4.久病劳损、肾气亏虚

这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多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体质较差者。张景岳认为:“凡腰痛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这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因七情内伤、房室不节,或年老体衰、肾气亏损、筋脉失养所致。

腰痛的病机

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是肾之经气充盈的区域。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脉、督脉、冲脉、带脉也分布其间,内伤则不外乎肾虚。然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气,以湿性黏滞,最容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也离不开湿邪为患。内因与外因两者相互影响,如《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所说:“腰痛,精气虚而邪_病.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这就说明了肾虚是腰痛发病的关键所在,风寒湿热等邪气的痹阻不行,常因为肾虚而客,否则虽然是感受了外邪,也不至于出现腰痛。至于劳力扭伤,则与瘀血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上这种类型也不少见。

腰痛的辨证分型

根据以上腰痛的病因病机,中医一般可将腰痛分为以下4个证型:

1.寒湿型

腰痛时轻时重,酸胀重着,转侧不利,遇冷加剧,得温则减,舌苔白腻,脉沉细。

2.湿热型

腰痛,伴有热感,腿痛为胀痛或跳痛,小便*浊,口苦。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数。

3.气滞血瘀型

腰腿痛,痛有定处,双下肢麻木重着,腰部僵硬。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不利。

4.肾虚型

腰痛而酸软,双下肢乏力,腰痛遇劳加重,休息后减轻,喜按喜压,舌苔薄白,脉细。

以上分型并不是绝对的,可能两种或三种兼而有之,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nt

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学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